与宛晓春教授商榷丨是否可让普洱茶成为特种茶类?

   2023-05-09 石一龙石一龙3620
核心提示:“普洱茶究竟该划分为哪种茶类?”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,悬而未决,还恳请业界学者站出来,让普洱茶于黑茶之外成为特种茶类!

普洱茶究竟属于哪一类茶?这个看上去似乎非常简单明了的问题,却被业界折腾成了九九八十一难。原本喝得好好的茶,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味蕾,现在却被有些人搞得不知它是什么了。作为本该属于茶类科学家研究的范畴,一个学术上的课题,之所以被反复拿出来论争、折腾,一方面因为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结论,更主要的原因是隐藏在茶叶经济背后的各种各样的力量博弈。今年4月18日,由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宛晓春教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20715:2023《茶叶分类》正式颁布。

这个“毫无新意”的标准沿袭传统六大茶类分类的同时,把普洱茶“生熟分离”这一“小聪明”当作本次国标的创新之处,尤其是把熟茶划分进黑茶类,更是自大、粗暴。毫不意外,这个话题又上了一波热搜。普洱茶一夜之间被弄得“面目全非”。我们都知道,普洱茶贵有生茶、熟茶之分,都具有越陈越香(好)的后发酵属性,熟茶通过人工渥堆发酵改良口感,生茶通过自然陈化实现品质的升华,已然成为普洱茶的鲜明特征和核心价值。然而,如果按照上述“标准”所言,把普洱熟茶划入黑茶,那么普洱生茶属于哪一类呢?如果是晒青绿茶,那就等于把普洱茶硬生生分成了两类。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如此手段,好像一场离间阴谋,硬要把人家骨肉兄弟活活分开;又或似把“张三”硬唤成“李四”。普洱茶究竟该划分于哪种茶类,这一问题近几十年以来便一直争论不休,悬而未决。过去陈椽教授在《制茶学》中将普洱茶划归黑茶,随即引发一场学界争论,据说当时许多茶界前辈专家还为此争得不可开交,一个个吵得面红耳赤。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纷争,主要在于普洱生茶的归属问题。即便在后来修订的《制茶学》第三版中,依旧将普洱茶划归为黑茶类,也就是不承认普洱生茶的独特属性和存在。但是,普洱茶的发展之快大大超出了学者教授们的认知判断,其衍生出的涵义及概念不断反衬出当初《制茶学》等教材对其分类的不严谨,或者说束手无策,存在着严重的不合逻辑又相互矛盾的局限性。然而,我们不能将这一责任全加于陈椽教授及其同时代的茶人前辈,彼时代的政治环境和思想言论有其相对局限性,尤其当时熟茶才刚刚创制而出,普洱茶犹如一只羽翼稚嫩的丑小鸭,生、熟茶之分,新、老之别都尚未定型,情有可原。近十几年来,普洱茶的老茶(百年宋聘号、福元昌等都有实物存世)、山头茶、古树茶,逐渐形成今天乃至未来拉动云南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匹黑马,为整个茶产业创造了无可估量的价值。在国茶界,普洱茶的品牌市值天下无敌,其巨大的市值份额令其它茶类望尘莫及,而其生茶贡献率超过70%,可见普洱茶生茶核心地位。

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,普洱茶产业改变了广大茶农的生活,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,也为祖国各地乃至海外众多爱好普洱茶的人们带去了隽永的甘香。黑格尔《法哲学原理》自序中言,“存在即合理”,这是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。意谓: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理性,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,然后外化出自然界、人类社会、精神科学,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。从这个层面上讲,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理的,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,是现实的。当前,普洱茶飞速发展,当初的“丑小鸭”已改头换面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,正待振翅高飞。在得到普洱生茶市场认可、消费者认同的情况下,我们仍然还抱着一本《制茶学》和陈腐之观念,固步自封,墨守成规,以“继承创新”之名捣鼓出一个《国际标准》,搞点新鲜感,焉能不破绽百出,引为笑柄!普洱茶是天赐云南人民上善之物,其产业是老祖宗遗存的无价之福,谁有权利和资格,因“蝇头微利”去推翻历史而重新演绎?因为一己之私的“创新”之功,普洱茶被割裂、被改名、被站队,其核心价值被扼制,可叹一些专家学者的无知、自大,鼠目寸光。一个茶叶分类为什么没有结果?不是我们的专家不专业,而是他们的“研究”给不了我们信服的结果。不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不能“破旧立新”,而是他们的“别出心裁”背后,一定掩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。这样的“标准”最终只能落得个市场不认可、喝普洱茶的老百姓不买账的下场。这样一个不认可、不买账的分类标准如今都要“国际化”了,反观云南茶界诸位行业协会、权威专家们、权威茶科研机构居然集体沉默、一言不发,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。守着自家普洱茶这一亩三分地,光天化日之下被别人戴上绿帽子,却体现不出一点觉悟和尊严,实在是可悲又可怜。笔者老家安徽安庆,自是热爱故乡的。对被誉为“茶界黄埔军校”、“当代茶学之源”的安徽农大素来尊崇,对安徽农大如当代“茶圣”陈椽、王泽农等名师前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学识也一向敬服。如今,笔者以一个普洱茶消费者、爱好者的身份,来看安徽农大的宛晓春教授等一众专家此次对茶叶的分类,尤其是对普洱茶类属的划分,实属严重失当!面对如火如荼的普洱生茶市场,这样的“失当”恐怕已经不是有意视而不见,而是别有用心了。君不见,2023年茶市低迷如斯的当下,福建知名茶企八马和华祥苑仍投资重金布局老班章,老班章茶王地都已一饼357克卖到了三五万元了,莫非他们是为乌龙茶?君不见,大名鼎鼎的小罐茶,今年已入驻老班章,难道他们是去做绿茶?若有茶友问老班章属于哪类茶?宛教授是否能够开诚布公地回答:是黑茶?还是绿茶?普洱茶的江湖扑朔迷离,只因普洱茶文化舆论掌握在少数奸邪商贩之手。部分既得利益者要么炒制风头,要么装糊涂恶意忽悠,后面一大帮少知无知的茶客被愚弄得也跟着起哄,不分黑白,只有极少数的爱茶人亲力亲为地在探索普洱的真相。而你是属于哪一类?普洱茶真的有那么复杂难懂么?在此,我强烈呼吁安农大的专家们,能否真正心怀天下,不带有色眼镜,正视普洱茶,为中国茶叶的发展注入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理论,弄通普洱茶,喝透普洱茶,搞懂普洱茶,树立普洱茶,使之成为独树一帜的特种茶类,于六大茶类之外,遗世独立,秀于万木。普洱茶是云南大半人民的衣食父母,是云南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,是云南人的至宝。在国茶行业,今天的普洱茶堪称鹤立鸡群,市值不止200亿。综观其它六大茶类的品牌企业,没有一家能够像西双版纳大益茶业一样每年纳税4个多亿。其它以普洱茶为主导的优秀茶企亦层出不穷,这也恰恰印证、说明了普洱茶的资源价值和文化价值。在异乡所谓教授、专家们对普洱茶胡分乱划,为所欲为地贬低普洱茶的本质属性之时,那些生在云南、长在云南,长期标举自己为茶界“大佬”的专家、学者和既得利益者,你们又在哪里?你们是否还能拿出在酒桌上自吹自擂的勇气和能力,推动普洱茶独树一帜,成为第七大茶类——亦或特种茶类?能否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”同时为云南普洱茶之未来开盛世?笔者很期待,并将长此以往,拭目以待。我始终坚信,普洱茶就是这个时代国茶之最,是我国茶饮发展到新时代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和特征,是一切茶类味觉信仰的终结者。 两千多年前,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终极三问:“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”今天,普洱茶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。希望不要成为一个永远也无法回答的问题。


以茶会友加客服微信

关于版权: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
 
标签: 石一龙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