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茶篆刻写甲骨,与古神交,小斋岁月长!

   2023-08-18 茶道CN蔡颖雯2510
核心提示:傅永强傅永强,祖籍山东,1960年生于福州。自幼生活在文博大院,从事绘画、书法及篆刻艺术,好古藏古,谓乃滋养自己,做到生活与

傅永强


傅永强,祖籍山东,1960年生于福州。自幼生活在文博大院,从事绘画、书法及篆刻艺术,好古藏古,谓乃滋养自己,做到生活与艺术完全的相通。


绿树浓阴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

梅竹弄影,紫藤爬墙,芭蕉叶轻掩太湖石。

茶室浮香,古籍遍地,甲骨文溶入书画印。

老物融于生活,古色不缺新意,

繁杂不乏素雅,不愧“小素心斋”。


/ 癖嗜茶/

“可以不吃饭,但不能不喝茶。”


1977年,正当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深入开展之时,高中刚毕业年仅17岁的傅永强带着两个箱子,木箱装书籍,藤箱装衣物,只身前往武夷山农村插队。这段经历令他终身难忘,时至今日,他仍时常梦回当年。

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他与茶的缘分便悄然生根。



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武夷山”

在武夷山插队的那段岁月里,傅永强和当地村民一起经历了“双抢”(即农村夏天抢收庄稼后紧接着抢种庄稼)、春耕,一同上山砍柴,下地种植杂交水稻。劳作之余,在大搪瓷杯里放一些茶叶,倒入热水,冲出一大罐茶水,用以解渴。



▲ 傅永强回插队的村,

在村头见村民打稻谷,便试了一下身手

喝茶对于当时的傅永强来说,无所谓茶器、茶叶、冲泡方式,只是懵懵懂懂地在喝一种“有味道的水”。然而他自己也没想到,从懵懂初识到无法离开,这种“有味道的水”,一喝就喝了46年。



1978年,傅永强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,离开了武夷山,喝茶的习惯却从此一直保持下来。从学校毕业以后,傅永强被分配到福州文物店工作。也是在这里,他拜师著名金石书画家潘主兰,起初学习篆刻,后又跟随潘老钻研甲骨文书法。傅永强不可一日无茶的嗜好程度,让恩师潘主兰也曾称其“癖嗜茶”。

好茶者,好茶配好器。傅永强真正接触到茶器的概念,则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。那个时候讲究专门用茶器喝茶的人并不多,一些茶具、茶盘也没有大规模生产。



当时傅永强正在福州画院工作,有台湾书画界的朋友带来一套茶器,“那时候才知道,原来喝茶可以这样子喝”。此后,傅永强对茶具器物有了更多关注,各种老茶器也开始进入到他的茶席之中。





▲ 傅永强收藏喜欢的茶盒,重新包装改造

“癖嗜茶”的傅永强一年四季都与茶相伴,夏季偏爱生普,冬季更喜岩茶,老枞尤为最佳。喝茶渐渐成为傅永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现在的他“可以不吃饭,但不能不喝茶”。









/ 老物件,新空间 /

“和古人对话”

2020年退休以后,傅永强搬到了现在的居所,在新空间泡老茶器,闲来莳花养鸟、插花挂画、静心听乐、焚香品茗,与三五好友聊天谈艺,不亦乐乎。


在房子毛坯时傅永强便于屋外栽种绿植,根据尺寸铺上老台阶,为鱼池、马槽、花架在院子中寻找合适的安放之所,如今小院已是茂密成荫。




因为喜欢喝茶,傅永强还在内室设计了两个“茶室”,老茶器、旧家具等纷纷入驻。







“对于老物件,我并非重视其收藏价值,而更讲求其实用功能及艺术的味道。”

傅永强的茶桌上摆放清代德化的青花杯为客斟茶,杯袋里装有杯底堆贴梅花、施黄釉有开片的元代龙泉窑小杯、明代德化窑白瓷小杯及宋代建窑小盏随身携带。因缘而遇的各种老物件从不被束之高阁,而是物尽其用。



▲ 元代龙泉窑小杯



▲ 宋代建窑小盏

除了实用功能与艺术之韵,傅永强“淘宝”时更注重与老物件的缘分。1988年,傅永强的书法作品荣获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,他在领奖之余顺道前往西安游玩。朋友们观光游玩,傅永强却被景点门口的摊位吸引住了。面对满摊的古物,他爱不释手,非常兴奋,最后淘回来两三个汉代的瓦当。



▲ 傅永强从西安淘回的汉代瓦当

从西安回来后,专事书画工作,傅永强这种“淘宝”的喜好更加一发不可收拾。福州本地的各处古玩市场都是他的“淘宝”好去处,碰到合心意的老茶器、老框、古家具等各类老物件,他便毫不犹豫地带回家。





“玩这些老物件,像是和古人对话”,傅永强在老物件中能够窥见过去,“你会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,匠人纯朴的审美与高超的技艺”。傅永强认为,老物件中饱含历史的沧桑感,更传递出不一样的气息。




/ 横与纵,寻坐标 /

“关键在于如何在一横一纵之中

找到自己的个人坐标点。”


“小素心斋”的众多老物件中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老框。框内装有书画作品、名家印拓及前辈墨宝,是装饰,也是展示。



甲骨文字作品与老框的完美融合,似是浑然天成,于文人雅室中更显生机活力。跟随恩师潘主兰钻研甲骨文字多年,从早期临摹甲骨文拓片,到用甲骨文创作书法作品,再到近年以甲骨文入印,甲骨文字也早已经融入傅永强的生活之中。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我心素一”

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明心见性”



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坐忘”

多年的甲骨文书法创作探索之路,让傅永强深刻感受到创作中坐标轴的重要性。所谓坐标轴,纵向的坐标是指书法史或者篆刻史,而横向的坐标便是每个创作者所处的时代。“关键就在于如何在这一横一纵之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点”,傅永强感慨道。
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山中人”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听雨”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无为”



▲ 傅永强篆刻作品——“大自在”

其实传承与创新,也就在这横纵之间。沿着纵向坐标线前行是对前辈的文脉的传承,而横向坐标轴上的摸索则是一种与同时代艺术家的切磋比较。




欣赏傅永强甲骨文八言联作品——”沐手焚香品茗听呗,藏书读史集印考文。

守正难,创新更不易。“艺术需要有个性,有自己的艺术见解与表达方式”,傅永强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审美意识和更加多元的文化表达。




点击展开丨欣赏傅永强甲骨文七言联作品——“焚香品茗多幽趣,赏玩藏真有古欢。”

2017年傅永强首次举办个人甲骨文书法作品展《寻·游》,以“场景还原”的展陈方式,选择一部分自己日常使用的文房用品、个人收藏等,与作品搭配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展陈空间进行展陈。在傅永强看来,作品展可不局限于单纯的作品展示,更应该“尽全面地反映艺术家的所思所想与生活场景。”




傅永强甲骨文作品——

①俞曲园句“山中人惟知自乐,天下事不在多言。”

②七言联“得与天下同其乐,不可一日无此君。”

同时,傅永强也有更深层的思考,希望在创作中融入更多中华文化符号。图式上利用砖瓦拓片、残本的木刻版旧书页进行创作组合,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元,尝试在构图审美上完成新的突破。


▲ 傅永强作品——甲骨文《藏书史简述》


▲ 傅永强作品——甲骨文《大学》句


文|蔡颖雯

摄影|程世达

编辑|蔡颖雯

审核|吴少宇、杨巍


以茶会友加客服微信

关于版权: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
 
标签: 茶道CN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